近日,中方宣布将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%税目产品零关税政策,这既是中非合作“互利共赢”原则的深化实践,也是应对国际形势变动的重要举措。
中国对非洲国家零关税政策有利于重塑中非贸易格局,提升非洲在国际贸易和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。零关税政策施行,能有效激活非洲出口潜能,带动产业发展。2024年底,33个非洲国家享受零关税后,中国自这些国家的进口额实现明显增长。非洲咖啡、可可豆等特色产品的对华出口更是增长显著。待政策覆盖范围扩大至南非、尼日利亚等主要非洲经济体后,这些国家对华出口将在更大程度上推动本国工业化发展。在科特迪瓦、卢旺达等地,特色产品也将获得稳定的出口通道,推动“订单农业+本地加工”模式快速发展、不断升级。
中国对非产品实施零关税待遇,也有利于非洲国家实现产业链升级,有利于非洲国家摆脱“资源输出型”经济发展方式,加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。中国对非推出零关税的合作模式,不仅能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,也为中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机遇。实践中,一些中国企业在与非洲国家的合作过程中,不断提升产品创新能力,通过中非双方的深化合作,推动在农业、制造业、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共同发展,形成共赢局面。
中国对非零关税政策的施行,也彰显出推动全球南方合作的重要意义。
一方面,通过零关税政策加强中非合作,有利于强化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合作,抗衡经济贸易中的单边主义和霸凌行为。中国的零关税政策,是一种无政治附加条件的开放,被一些非洲国家领导人称为“真正平等的伙伴关系”。《中非维护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长沙宣言》中也明确提到,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,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、包容、普惠、均衡的方向发展,营造更有利于全球南方的贸易、投资、融资环境。这彰显了全球南方国家追求团结合作、互利共赢的决心。
另一方面,加强中非合作,推出零关税政策,并将覆盖范围扩大至所有建交国(含南非、尼日利亚等中等收入国家),有利于打破“非洲=贫困大陆”的刻板印象,展示其多元发展潜力。这是中方尊重他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表现。在此过程中,人民币国际化与中非贸易结算便利化有望稳步推进。比如,中国与尼日利亚正在推动探索人民币—奈拉直接兑换机制;配合蒙内铁路、吉布提自贸区等基建项目,中国在非构建“贸易—金融—物流”循环体系,为人民币在非洲大宗贸易中应用奠定更好基础。
相信中国对非零关税政策推进,不仅能有效促进非洲国家商品对华出口,丰富国内消费者的消费选择;也能更好发挥现有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平台作用,进一步统一贸易合作标准,打破贸易壁垒。同时,中非合作深入推进,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改善部分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,进而促进非洲内部不同国家间的贸易往来,实现内外部市场联动,更好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,提升当地居民生活水平,共促繁荣。
(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、福建江夏学院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)黄金配资网
瑞和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