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已进入夏季用水高峰期。汩汩而来的南水、密云水库水和本市地下水汇入北京各大水厂黄金配资网,经多道工序净化,流入千家万户。北京市水务局持续组织开展水质督查,对水源水、出厂水、管网水、末端水等供水全流程进行检测,今年上半年已完成100余小区供水箱的水质检测,检测结果全部合格。
高峰用水需求有保障
当前,北京城区日供水能力为470万立方米,夏季城区日平均供水量约340万立方米,比全年日均供水量高出11%左右。到目前为止,今年用水最高峰日为6月12日,市区供水量达到374.7万立方米,后续随着气温升高日供水量还将继续攀升,北京市供水能力可满足高峰用水需求。
走进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中心控制室,3位工作人员聚精会神盯着屏幕,查看制水各环节水质、水量、水压等指标。第九水厂是北京市最大的地表水水厂,日供水能力达171万立方米。夏日供水高峰期,水厂“智慧大脑”中心控制室更加繁忙。“夏季,‘南水’等地表水源一般藻类较多,我们会接到工艺调整指令,在预处理环节增加臭氧,增加混凝剂、消毒剂的投加率,让水质安全过关。”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厂长龚德洪表示。
展开剩余65%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制水车间,汩汩南水“蜕变”为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。
在制水车间,原水经过混合池、熟化池、沉淀池、煤滤池、活性炭滤池等区域,通过混凝、沉淀、过滤、消毒等工序,以及超滤膜、活性炭、紫外线等深度处理工艺,最终完成从原水到供水的“蜕变”,通过配水管网流向市民家中。
水质检测种类更全面
昨天下午1点多,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质分析实验室,检测员王莉正利用酶底物法检测取样水中总大肠菌群、大肠埃希氏菌含量,该检测指标可以辨别水中是否存在致病微生物。
今年,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负责北京城镇区域水质督查检测,水质检测样本选取覆盖水源水、出厂水、管网水、二次供水等四种类型,供水运行全流程均有“水质体检”。
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质分析实验室,工作人员进行水质分析。
近年来,水质检测种类也越来越全面。水质分析实验室质量负责人郑蓓介绍,除了检测浑浊度、色度、臭和味等国标全部97项指标,实验还增加了国标附录A的30项指标、美国EPA(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)饮用水标准中的23项指标以及WHO(世界卫生组织)饮用水标准中的20项指标。
2025年全年,北京市水质督查共将完成近1500个水样的检测,检测范围包括全市全部城乡供水厂、自建供水设施及350处村庄供水站和100处二次供水设施,上下半年各检测一次,检测指标7万余项次。
除了每年开展的水质督查,市自来水集团也会在饮用水水源、自来水厂出厂水、城市末梢水等供水各环节开展水质自查。
饮用水水质网上可查
在北京市水务局官网,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每隔一季度公开一次。记者查询发现,包括微生物指标、消毒剂常规指标、放射性指标等在内的水检测指标都已公开,市民可随时查询。当前,市区供水安全系数达到1.3,表明供水量充足稳定。
近年来,本市相继投产亦庄水厂、石景山水厂、良乡水厂、昌平新城地表水厂等水厂,新增日供水能力115万立方米。今年,本市还将投产运行门城水厂,海淀温泉水厂具备通水条件,全市日供水能力将超过1000万立方米,为进一步提升本市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平创造有利条件。
来源:北京晚报
记者:胡子傲
流程编辑:U072黄金配资网
发布于:北京市瑞和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